CCNA图文-13-RIPv2协议详解

  • A+
所属分类:网络运维
摘要

本文讲解RIPv2的增强特性,演示RIPv2对CIDR和VLSM的支持、RIPv2手动汇总、RIPv2验证以及与RIPv1的共存。

文章目录

1.RIPv2增强特性

RIPv2与RIPv1的相同点:

也用跳数作为度量值,最大值为15;
也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;
也容易产生路由环路,使用最大跳计数,水平分隔,触发更新,路由中毒和抑制定时器来防止路由环路;
也是周期更新,默认每30秒发送一次路由更新;

RIPv2的增强特性:

在路由更新中携带有子网掩码的路由选择信息,因此支持VLSM和CIDR;
提供身份验证功能,支持明文和MD5验证;
在路由更新信息中包含下一跳路由器的IP地址;
使用外部标记;
使用组播地址224.0.0.9代替RIPv1的广播更新;
可以关闭自动汇总,并支持手动汇总;

2.RIPv2基本配置

a.RIPv2支持VLSM实例

在上一篇关于RIPv1的缺陷中有涉及到下面这张拓扑的配置,现在使用RIPv2去配置,看看结果会有何不同:

CCNA图文-13-RIPv2协议详解

R1配置:

R2配置:

在R1上查看路由表并测试连通性:

通过Debug调试RIPv2查看输出:

b.RIPv2支持CIDR实例

如下图所示,假设R2上面有多个192.168.*.0/24网络,可以在RIPv2中以CIDR的方式把路由宣告出去;

CCNA图文-13-RIPv2协议详解

R1配置:

R2配置:

这个时候在R1上查看路由表,就能看到R2重发布过来的超网路由:

c.RIPv2手工汇总实例

RIPv1和RIPv2都会在主类网络的边界汇总,区别在于RIPv2的自动汇总可以关闭,并支持手工汇总。

利用RIPv2完成下面配置,在关闭自动汇总前和RIPv1路由表结果一样,关闭自动汇总后RIPv2就能很好的支持不连续的子网了:

CCNA图文-13-RIPv2协议详解

R1配置:

R2配置:

R3配置:

配置完成后在R1/R2/R3上分别查看路由表:

从三个路由的路由表输出,进一步证实了RIPv2关闭总汇后能够支持不连续的子网。但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,路由表变大了,如果R1上面有多个接口属于不同子网,那么R1将向其他路由通告这些接口所处的子网,下面这个实例将演示如何进行手动汇总来减小路由表的大小,拓扑如下图所示:

CCNA图文-13-RIPv2协议详解

首先不使用手动汇总,配置各路由:

R1配置:

R2配置:

R3配置:

配置完成后,查看一下R3的路由表:

下面在R1的s0/0接口上使用手动汇总:

注意!汇总是在路由的外出接口上面做的,如果有多条外出接口,就要在每个接口上执行手动汇总。

d.路由翻动

当路由的接口在"UP"和"DOWN"之间快速变换时,就会产生路由翻动,而路由汇总除了可以减小路由表大小,还能有效的将上游路由从路由翻动问题中隔离出来;比如在上面这个实例中,没使用手动汇总前,不停的开启关闭R1上的loopback 0就会造成R2和R3不停的接收新的路由更新,它们的处理器将不停的工作,影响网络性能;当使用汇总后,虽然R1的直连路由不停的发生变化,但是汇总路由没有发生任何变化,所以R2和R3也不会时不时的收到lo0的网络不可达或可达的更新了。

3.RIPv2高级配置

a.RIPv2路由验证

使用下面这个拓扑来完成RIPv2路由验证实验:

CCNA图文-13-RIPv2协议详解

R1配置:

R2配置:

可以将R2的密钥字符串配置成和R1不同的字符,或者将R2改成text明文验证,然后开启"debug ip rip"查看输出,将会看(invalid authentication)验证失败的消息。

b.IPv1和RIPv2的共存

利用上面的RIPv2路由验证实验的拓扑图来完成下面的RIPv1和RIPv2共存的实验,实验之前先将这两台路由器重新关闭再启动,清空它们的配置:

R1配置:

R2配置:

分别查看R1、R2的路由表:

为什么R2学不到任何R1的路由信息?分别查看R1和R2的协议情况:

如果一端配置的是RIPv1,另一端配置的是RIPv2,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让它们通信;

在R1上的每个外出接口(如果有多个)上配置发送版本1和版本2的更新,或者在R2的外出接口上配置接收版本1和版本2的更新;

这样,两端就都能学到对方的路由条目了。

  • 我的微信
  •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
  • weinxin
  • 我的微信公众号
  •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
  • weinxin
avatar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